主菜单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新时代党建教育研究部介绍
组织机构
民意调查
联系方式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培训活动
走进革命圣地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党务工作培训
纪检监察培训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现场教学
党建教育专家
培训掠影
学员心声
编辑出版
党建读物
《党旗飘扬战疫情》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党建知识
党建知识
网上纪念馆
学习经典
党章党规
党建出品
通知公告
人员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不悔的誓言:17年后,我们携手再回隔离一线
2020-04-2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不悔的誓言:17年后,我们携手再回隔离一线
——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孟江涛、宫梅夫妇抗击疫情纪实
当病毒肆虐,喧嚣的城市归于平静;当恐惧来临,公众的视野聚焦在各种各样关于疫情变化的信息上的时候,总有一群人,始终用他们普通的身躯为大多数人阻隔着危机,像矗立在荒野之中的长城一样,坚不可摧,即使倒下,却前赴后继……他们坚定执着,淡漠生死,日复一日干着相同的事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可爱的身影。
时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他们之所以可爱,因为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战的逆行者。这场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役正在进行。疫情面前,他们的选择令人动容。
17年前,这两个人从抗击“非典”的一线上走来;17年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孟江涛、宫梅夫妇,又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最前沿阵地并肩战斗。虽然都在内心为对方担忧,但是,他们却在一直互相鼓励,彼此祝福,携手走过每一次险情,挽救更多濒临消逝的生命。
今年54岁的孟江涛、宫梅夫妇自1991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高年资老医生了。早些年间,在通辽市医院工作时,宫梅从事的是心血管内科专业,孟江涛则从事消化科专业,而在那段时间里,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曾在急诊科和ICU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而在他们从医生涯中最为刻骨铭心的,就是共同携手从抗击非典的战役中胜利走来。
人们常说,重症医学科(ICU)和感染科的医务人员较其他科室来说就是医中“特种兵”。在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基本都是危重病人,而这些病人的病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病人包含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不像普通科室收治病种单一,除了传染病之外,涵盖各个科室的病种,所以对诊疗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都非常高,同时,在体质、体能方面也要跟的上去,所以称他们为医中“特种兵”。感染科,是医院里接触传染病最直接的地方,其感染风险之高,往往令人望而驻足。选择做一名传染病医生,需要勇气,就意味着在疫情肆虐,空气都让恐惧所凝结,多数人选择远离和躲避的时候,他们只能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零距离地接触危险。换言之,就是用自己的命来换别人的命。
不悔的誓言:既然选择,便当风雨兼程
孟江涛说,服从组织安排是一名医疗战士最起码的从业原则,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从2008年的春天那时起,他们夫妇二人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之初,就毅然选择留在这两个最为特殊的科室。而这一干,就是12年。这12年间,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毫不动摇。他们也会恐惧,他们也会累的病倒,但却始终没有改变来时的初心。
对于这个具有12年传染病诊治工作经历的老专家来讲,自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这近3个月的工作,是极其特殊而艰巨的。
2019年11月上旬,内蒙古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两地出现鼠疫疫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积极按照自治区卫健委安排,及时派出传染病专家赶赴当地开展救治工作,和其他感染科的同事们一道,孟江涛就是专家组中的一员。
11月中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江岸苏木一名48岁女性牧民因突然出现高烧、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就医,后在四子王旗人民医院就诊期间,经国家和自治区专家会诊,确诊为腺鼠疫病例。
孟江涛是在11月26日到达四子王旗鼠疫防控一线的,作为专家组成员,从这名感染者入院,直到12月23日达到痊愈标准,治愈出院的这28天时间里,他忙的不亦乐乎。从开始的急热到疑似,直到确诊的过程里,每天忙于病情谈论、病人观察,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检测结果,而这些事情,在那段日子里随时都在进行着。病例确诊之后,他又忙着不间断的查看病人,并详细指导当地医生开展诊疗工作。起初见到患者心里压力很大,惶恐不安,孟江涛就想着法儿给予她心理安慰,下大力气为她重树阳光心态。就这样,患者逐渐开始勇敢地面对病情,接受治疗也更加积极配合了。就在忙着救治病人的同时,他也没闲着,就利用查房之外的那点儿时间给当地医务人员普及鼠疫防治知识。可以说,他乐观积极认真的那股子劲头,深深感染和带动着专家组的每一个人。28天里,和他一起支援四子王旗疫区的外地专家陆续换了三批,而他却一直坚守到最后。
12月23日,感染者治愈出院,孟江涛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医院。他又随即加入到科里忙碌的工作中,而此时正值今冬流感和肺炎的高发期,与同事们奋战在一起,疲惫是常态,但只要能撑住,就绝不下线,大家在一起相互鼓劲加油。
转眼间,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全院上下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做好万全准备抗击疫情。疫情就是命令!医院感染科接到命令,立刻投入战斗。全员上岗,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医院同时设立预检分诊处、发热门诊、发热留观室、隔离病房,医务人员24小时值岗。形势越来越严峻,感染科的工作愈发紧张劳累,越来越多的有发热咳嗽症状和从武汉放寒假归来的学生陆续来看发热门诊,门诊工作量成倍增多,但是孟江涛和科里的同事们没有一个退缩。他们穿着防护服,经常互相做一个“V”字形的加油手势,就各自埋头工作了。
由于观察病人不断增多,在隔离病房里,医生护士都轮流上岗,根据情况采取不固定时长倒班,忙起来根本不知昼夜长短。只有上班点,哪有下班点!隔离病房都是三级防护,穿脱防护服必须严格而规范。穿着防护服,闷热难耐,医务人员身上很快就被汗水浸透,长时间戴着乳胶手套,手被泡得发白脱皮。很多人身上甚至长了湿疹和痱子,但每个人都不曾抱怨过一句。孟江涛说,“虽然医院已经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和装备,但是大家都尽量省着防护服使用,为了不上厕所,基本都是数小时不吃不喝,每个人进去后都忍着尽量延长工作时间”。
面对疫情,作为医院的第一道防线,感染科医务人员拼尽全力排查病患,严防死守,使这道屏障固若金汤,很好的保障了医院其他科室及所有就诊患者的安全。从2019年11月应对鼠疫疫情以来,直到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整整3个月,感染科医务人员一直没有休息过,依然坚持奋战在第一线,严密把关,工作中无一疏漏,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被誉为医院里的“排雷战士”。
不悔的誓言:疫情就是命令,哪里需要哪里去
说到宫梅,这个在医院ICU工作的“老人”,一个字,忙!在同科室人的眼中,她默默无闻,就是一头“老黄牛”,只知道埋头苦干。除了轮排的夜班白班,一旦有难处理的病人,她几乎任何时候都是随叫随到。他们的儿子今年都26岁了,可因为工作太忙,一家三口基本是聚少离多,即便是过年回家,孟江涛和宫梅也大多是在岗值班。
随着武汉疫情的不断告急,1月27日下午17时,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的指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在第一时间就完成了自治区赴湖北医疗队医院首批医疗队员的征调工作。我院首批援湖北医疗队主要由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和ICU两个科室的16名医务人员组成,他们主动请战,承担了自治区首批医疗队给医院下派的专业征调任务。宫梅,作为医院ICU的一名中年业务骨干,得知赴湖北医疗队急缺重症专业的医生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组织赋予的任务。54岁的她,是这批医疗队员中年龄最大的。
前段时间,她才因糖尿病在内分泌科刚出院,不久又因肺部感染输液治疗了一周,可是面对疫情中武汉与日俱增的危重病例,作为老资历的ICU人,尽管身体状况并不允许,风险比别人更高,但她还是义不容辞地报名参加了医疗队!临行前收拾行李的时候,她特意随身带了血糖仪和降糖药……
得知宫梅要赴湖北疫区抗灾救援,年迈的婆婆一下子就急了,哭的像个泪人,旁边的儿子也担心妈妈的安危,失声大哭起开……
不悔的誓言:你的抉择,我永远支持
1月28日,呼和浩特雾霾严重,天色灰蒙,寒风刺骨。
下午13时许,医院赴湖北医疗队在门诊楼下列队集结,英雄的慷慨之师整装待发。
部分队员的亲属、同事前来送行,场面令人泪目……
宫梅出发的时候,孟江涛仅仅把她送到了医院。他说,最见不得分离……没有到机场送行,更没有趴在耳边再墨迹两句,抑或来一个深情的拥抱。对于宫梅的出发,孟江涛很不舍,妻子远行,千里之外,临危受命,很牵挂,更担心……
但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什么是眼泪,什么又是难舍难分?敬畏生命的这些人们早已见惯了生离死别,却又无可奈何……每一个夜晚,都有守夜人,只因他们身穿白衣。舍小家,为大家,又不是一天两天了!
1月29日晚,在交谈中,当笔者问及留在呼和浩特值守的孟江涛,对于宫梅的大义赴鄂有何感想时,他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语,大意如下:
“目前,我们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疫情,而且疫情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形势严峻,作为医务人员这个群体,正是职责所在,使命担当之时!面对日趋增多的患者,开展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和防护工作,是当务之急。我的妻子响应号召,第一时加入到抗疫行动中,作为家属,作为同学,更作为同道,牵挂和担心是肯定的。但同为医务工作者,面对党和人民的需要,我们责无旁贷!我坚决支持妻子的选择,为她感到自豪,更为我们的医疗队自感!我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那些为了人民生命健康舍己忘我,奋战在火线上的孩子、妻子、丈夫和爸爸妈妈们,一个都不能少!!你们一定会不负众望、平安凯旋!”
……
孟江涛和宫梅的故事,没有讲完,也不会讲完,这也是千千万万医疗工作者的故事……只要生命不息,这可爱的故事又怎么会戛然而止?(作者:郑晓丽、王博阳)
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
郑晓丽,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医院院报主编,医院宣传工作负责人。多年从事医院宣传工作,非典时期曾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王博阳,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统战科副科长、内蒙古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新闻网特约通讯员。疫情期间,兼任医院党委宣传组组长。专职从事宣传工作及材料撰写工作,撰写了各类宣传材料千余篇。2014年,作为主创人员(第一编委)整理、编写、校对和出版12万字的医院大型故事集《心路——医者平凡的故事》一书。2017年,论文《让幸福感围绕医患“你我他”》发表于中国协和出版社《让医院走向人文管理》一书。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20号,010010;
邮箱:442630809@qq.com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为您推荐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③】科学精准遏制疫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②】科学精准做好物流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①】医疗机构要科学精
习近平主持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组织机构
党建新闻
培训活动
编辑出版
党建知识
党建出品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