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抗疫路上的90后:这次,换我们上!

2020-03-1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抗疫路上的90后:这次,换我们上!
 
         防控疫情,奋勇争先。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交锋中,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用满腔热血筑起抗击疫情坚固防线。在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一群刚跨出“象牙塔”不久的“90后”医务工作者尤为醒目,他们义无反顾冲在抗疫最前线。他们坚守岗位,用行动践行责任与担当,告诉社会——“这一棒交给我们,请放心!”

刘春香
        外科护士刘春香是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北仑人”,因为疫情,她取消了去婆家过年的计划,也放弃了与父母见面的机会,独自一人返回北仑,冲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得知高速口卡点需要支援时,她毫不犹豫地冒着寒风,守在防疫的第一道关口;听说宁波血库O型和AB型血告急时,O型血的她立马跑去了献血屋,献了300ml全血;看到小区门口的卡点人手不足,她自发参加志愿工作,给每一个出入小区的人员测量体温。当医院召集第二批医护人员进入发热门诊时,她第一个报名承担这份危险且辛苦的工作。刘春香身上有着“90后”的激情和内蒙古女孩的直爽,那股发自内心的对医疗事业的热爱,让她愿意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

林以诺
       “每一次,当灾难想要把鲜活的生命带走时,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必将与其抗争到底……”这段话摘自康复医学科医生林以诺的手记,30岁的他言语间仍带着些许挥斥方遒的少年意气。换上白色的防护服后,他转身便成为了那个逆行而上的勇者。因为疫情管控措施的不断升级,他临危受命,同院前急救站成员、公交司机,临时组成了一只转运发热病人的专车队伍。转运发热病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也就要求每位成员都要具备严格的防护意识。无数次的洗手消毒,长时间的佩戴N95口罩,林以诺的双手起了一道道褶皱,指纹也变得异常平整而光滑,鼻梁上,面颊上,被护目镜压出的一条条印痕成为了他“英雄的记号”。

张思洁
        对辖区内每一位居家隔离的黄码人员做好上门随访、健康监测工作是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25岁的张思洁除了参加本科室的值班外,还加入了医院的排摸小组。她的脚步遍布小港街道角角落落的村及社区,近一点的红联村、社区,远一点的新模村、新政村等,挨家挨户,起早贪黑,时常碰到寒风凌冽的坏日子,但她从不曾止步。每当村民或社区工作人员问他:“张医生,这回病毒传染得这么厉害,你让我们都呆在家里,你却在外面跑来跑去,你就不害怕吗?”对此,她总是笑着说:“怕呀,但是你做好防护,我做好防护,把所有的黄码人员都排查遍,我们小港都安全了,我就不怕了。”

周梦婕
        刚刚结束发热门诊值班工作的周梦婕,正向接班的同事交待基本情况,清点物品。“穿上防护服没多久衣服就被汗水打湿了,护目镜满是水雾,给患者采血时,还戴着双层手套,找血管扎针都费劲。”周梦婕说。这名93年出生的姑娘是区三院发热门诊年龄最小的医护人员。因为需要长时间戴口罩,周梦婕脸上已经多了好几道深深的印记,有些地方还破了皮。放在平时,一向爱美的她肯定已经心疼得不行了,但现在,她却丝毫不介意这些难看的痕迹:“患者的生命远比我脸上那些小伤痕重要多了!”
        大疫当前,没有人是旁观者。有人说,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没有赞歌,没有故事,但这些年轻、平凡、温暖的身影同样是防疫堡垒中最亮丽的那抹色彩。(供稿: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