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2020-05-15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高峰援鄂抗疫先进事迹纪实
 
       张高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作为老党员,新冠疫情爆发后,他首批报名防控一线,接到援鄂命令后,迅速成为了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飞赴武汉雷神山医院。
       缜密细心是对付狡猾诡异病毒的利器
       五院医疗队接管的是感染三科二病区,张高峰主任担任第三医疗组组长。新冠肺炎病毒有一个特点惹人疑惑,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会突然加重,很快进入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对付这样狡猾诡异的敌人,张主任要求队员们要格外细心。
       “这个患者昨天又开始高热了,39OC左右,但是其他症状没什么变化。”入院时持续高热,经治疗退热数天的38岁患者体温有些波动。张主任仔仔细细检查病人后,一个闪念点亮:“快点做个CT检查。”果然,病人双肺已被狡猾的病毒偷偷侵袭几乎全白,而诡异的是病人自己却没有感到变化。“赶紧联系转到ICU,会有生命危险!”看到报告的医护人员齐齐惊出一身冷汗。由于病情恶化发现及时,数天后ICU传来了病人的好消息。
       “张主任谢谢呀,看到您我可放心了。”“张主任医术好,又特别耐心。”儒雅的张高峰主任就是病人心中的保护伞和压舱石。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综合诊治,尽最大努力避免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的急性合并症发生。
       “您不许进舱了!”他被护士长挡在了病房外
       对工作极端地负责,是张高峰主任的一贯作风。他作为组长,坚持带头进入隔离舱查房,消除年轻医生的恐惧心理。刚开工时,医疗组遭遇了人手不足的困难。组内3名队员陆续有些不适,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张主任让他们好好休息,暂时禁止上班。那段时间,又是主任、又是住院医生的他,宁可增加自己感染暴露的风险,天天长时间进舱。
       熬过那段艰苦的时间后,仍然天天进舱的张主任引起了护士长的注意。“防护服呢?”张主任又一次无奈地问。“今天不许您进病房,防护服不会给您的。” 护士长又一次无情地拒绝了他。队员们又心疼又暗笑,因为护士长通过拒绝发放防护装备的方式,禁止他天天进入隔离病房查房。然而,每天他还是随着班车来到雷神山医院。找不到藏起来的防护服,进不了病房,但他仍然在默默守护着病人,没有一天缺席。
       他是个闲不住的有心人
       敏锐的观察力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使张高峰主任成为一个闲不住的有心人。张主任在目睹护理工作的繁重和不便后,第一时间向医院大后方申请电子血压计与指脉氧仪,各50台援助。每床病人专用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也可以自测,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医疗队在完成高质量诊疗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这是医疗队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进舱、出舱经验丰富的张主任,被病区感控专家认为,掌握了十分完美的穿脱连体防护服流程。既然技术过硬,为了减轻病区仅有的2名感控专家的工作负担,张主任很快发挥起特长,成为兼职感控专家,培训病区保洁人员正确穿戴防护服。最近又在他的建议下,病区在穿脱防护服的一脱区和二脱区(位于污染区、半污染区)安装摄像头,方便感控专家远距离监控,减少暴露风险,并进一步优化了穿脱防护服安全措施。
       出发前,张高峰主任对组织说:“作为一名党员,能在战疫一线帮助武汉人民,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这份信任。”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医患共同作战的这些天里,“钦佩、敬重、信赖”是病人对他的情感,也是携手共克时艰白衣战友们对他的情感。晚上回驻地的班车上,忙碌了一天的张高峰主任疲惫地靠着椅子。“张主任,您明天排班是轮休。”队员提醒他。
       第二天早上,张高峰主任又坐上了班车。今天,护士长会让他进舱查房吗?
       抗疫感言:要有危机意识打有准备的仗,同时也需要有乐观精神;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

       供稿: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