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我是一名党员

2020-05-1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我是一名党员
——开封市传染病医院范震抗击疫情先进事迹

       范震,男,汉族,本科学历,1986年11月出生,201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开封市传染病医院二病区医师,主治医师。自参加工作以来曾多次加入到甲型流感病毒疫情及手足口病疫情的救治当中。
       范震同志是开封市新冠肺炎收治定点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从决定成立“隔离病区”的那时起,范震同志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由于自己毕业于武汉高校,他第一时间通过在在武汉一线工作的校友了解疾病的特征、诊断、发展、治疗,跟一线的同学一起对疾病进行大量深入的学习探讨,初期大家对疾病认识不深,自己同学的微信群就变成了小的会诊群,经常凌晨“会诊”病历,通过大量病历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进入隔离病区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疫情将近,他在了解武汉及武汉周边城市的危急情况后,带着“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信念主动写下了请战书,成为了应急梯队光荣的一员,积极参与隔离病区的各项筹备工作,随时准备着冲上抗击疫情的最前线。1月22日夜间,接到紧急通知,他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匆忙安置了妻子和孩子,穿上衣服就立刻赶往医院。接到隔离任务后,毫不犹豫的领命前往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隔离病区。为确保万无一失,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穿上不透气的隔离服,戴上橡胶手套、帽子和厚重的护目镜和面屏,一但穿上这身衣服便不能上厕所、不能喝水和吃东西,工作相当艰苦,压力大,对体力和精神都是严峻的挑战。由于初期防护用品十分紧缺,为了减少消耗,他经常一个人在隔离病房不吃不喝坚持到多项工作全部结束。为了减少人员进出带来的不必要的交叉感染,他又主动要求一个人尽可能承担多个人的工作,经常在隔离病区一呆就是一整天。呼吸困难、缺氧,全身衣服被汗水浸湿几乎没有干过,耳朵被N95口罩的皮筋压疼痛不已,面部被压出了深深的印痕,脱下手套的双手水肿得像两个馒头,严重变形,整个人像是经历了一场大战一般,疲惫至极。但他依然保持着阳光的心态和灿烂的笑容。在隔离病区工作时,有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由于缺乏对疾病的系统认识,使其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出现了悲观和恐惧。为了解除患者的这种情绪,他白天在病房内反复多次对患者进行沟通宣教,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鼓励其积极正面的对疾病,战胜疾病。在完成了隔离病房的工作之后,他仍放心不下患者,又通过电话继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积极主动配合诊疗计划的进行,赢得患者的信任和赞美。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范震同志尽职尽责,全身心的投入到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吃苦耐劳不惧艰辛圆满的完成了第一批隔离任务。
       在医院工作之外,范震同志也心系湖北地区的疫情,疫情初期湖北地区防护用品短缺,尤以黄冈的物资最为紧缺。没有充足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范震同志主动联系国外的朋友,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多次沟通,最终促成了国外友人与黄冈市中医院同学的成功对接。为当地医院捐赠了大量n95口罩和防护服,为一线的“战友”们送去了“武器”,为湖北地区的人民群众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在凶险的病毒面前,医护人员也并不比普通人多一分幸运。但是他经常跟同事们说,“在隔离病区我们知道风险很高,但是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救治和关爱,作为医生,又是共产党员,我们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大局为重,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在防疫战危急险要之时、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之时,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分展现了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采,起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役中,仁心仁术,舍小家顾大家。主动履职、恪尽职守,目标只有一个: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打赢这场疫情防治阻击战!这就是疫情非常时期一名党员和一线普通医务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范震同志时刻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以实际行动把初心写在岗位上、把使命落实在行动中,坚决为守护党和人民群众冲锋陷阵!

       供稿人:开封市传染病医院   杨莉芸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