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战“疫”日记】敢于担当 为爱坚守

2020-05-08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战“疫”日记】敢于担当 为爱坚守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援鄂医疗队一线抗“疫”实录纪实

       这是美丽而勇敢的逆行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前线”,我院首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背起行囊,告别亲人,义无反顾的奔向武汉,奋战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以不畏艰险勇担当的精神,生动诠释了医者初心。    
       【战“疫”日记】让灿烂阳光照耀晴空
       时 间:2020年2月6日
       地 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记 录:  新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科(一病区)陈丽娜
       今天是2月6日,从乌鲁木齐出发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天了。来到武汉的这些天里,在病房内的每一分钟都是战斗。我们已经很熟练很默契地走向各自的站位,测体温、量血压、换液体。43床,血氧饱和度不高,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50床,体温38度6,需要降温;20床,老人需要上厕所。处理完一名患者,有时连喘口气儿的时间都没有,下一个床头铃就响起来了,等处理完所有病人,已经累得浑身是汗。其实,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会憋的头发晕,只是在救治患者时,我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忙起来没有感觉到而已,这是我身边的每一个护士每天工作的常态。
       作为普通科室的护士,虽然工作年限长,但初次使用重症监护室各种精密仪器,我还是有些担心的。同科室的同事们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放心吧,有我们在呢。”一句有我们在,顿时让我安心了许多。上岗前,同科室有经验的同事给我详细讲解了呼吸机的使用方法,教我如何正确做好各种监测数据的记录。
       参与救治期间,我还向同科室的同事们学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与病患交流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要让患者相信你有能力去救治他,这样他才会配合你的工作,比如告诉患者我们的工作年资及能力,这样就初步建立了一个信任。其次,在操作的时候,轻柔、熟练地完成操作,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与不适,一些细微的动作都会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温暖,这样就会更配合我们的工作,也提高了救治效率。现在的我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重症科护士。
       非典那年我才十几岁还不懂事儿,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什么是担当和责任。等到战役结束,胜利凯旋,回家和父母团聚,相信那时候打开电视就全都是好消息啦,愿我们的关怀如同和煦春风,吹走阴云,让灿烂阳光照耀万里晴空。
       【战“疫”日记】生命的意义
       时 间:2020年2月10日
       地 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记 录:  新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内科(一病区)陈丽娜
       “刘萌,快看一下17床阿姨,心率只有50了。”主班杨婵(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CU)用对讲机紧急呼叫到,并立即通知值班闫医生。“先胸外心脏按压,马上进来。”墙上的钟表显示凌晨6:20分。
       “刘萌(来自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先胸外心脏按压!”杨婵拿着对讲机喊道。巡视病人的男护士吕俊(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科)和刘万祥(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科)听到桌子上对讲机传出的紧急信号,马上赶忙跑进来。“刘万祥,推抢救车!”说时迟,那时快,吕俊已经跪在床边按压了起来。
       监护室里,17床阿姨在病床上安静地躺着,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她一点反应也没有,这边吕俊依然持续地按压,刘萌抽取药物,刘万祥按时的推注复苏药物,“快看,快看心电监护,病人心率上来了,血氧饱和度也上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喜悦瞬间洒满了每个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的脸庞,所有人都长长呼了口气,8分钟黄金时间,紧张有序地抢救终于初见成果了。
       抢救成功了,刘萌却因为抢救时体力消耗、缺氧,吐在了口罩内。但就是这样,她依然按照防控流程清理完,默默地换上防护服继续工作着。
       像这样的状况,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每天都是身体和心理的挑战。从监护室出来,脱去防护服,头发湿了,衣服也湿透了,全身找不到一点干燥的痕迹。“只想着必须要把病人抢救过来,这是我的责任,虽然累,但很有成就感!”刘萌不假思索地说。
       说得真好,希望与责任,也许就是这次成功抢救的动力,再加上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迅速反应与成熟的抢救能力,是本次抢救成功的关键。CCU患者本身疾病危重,救治成功的概率小,然而科室的医护人员坚持“责任重于泰山”的宗旨,秉承“生死相托,分秒必争”的精神,不忘治病救人之初心,牢记救死扶伤之使命,努力为每一个身处病痛的患者,带来治愈的曙光!
       医生护士亦是血肉之躯,面对病毒一样脆弱。但面对疫情,总会有千万名最美的逆行者,无关名利,只关信仰。生命的意义,不就是这样吗?以生命影响生命,只为拯救更多的生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疫情终将散去,生活依旧美丽,春暖花开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战“疫”日记】坚持下去 此战必胜
       时 间:2020年2月15日
       地 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
     
 
记 录:  新疆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心肾内分泌科周燕
       今天的武汉下起了大雪,还刮起了大风,气温在零下3℃。心中默算,这已是我们驰援武汉支援第19天。在回酒店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安静的一幕幕,此时的我不想说话,听同事们聊着病人的情况。”几床上呼吸机了、几床病情好转了....”
       想一想在这不算长的日子里,自己的变化还是挺大的。不管是工作上还是心理上都慢慢适应了,原来我是如此的有韧劲、内心有力量。此次之战,虽然辛苦,但这是我人生中一次有意义的经历!不悔此行,我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此战必胜。
       记得刚来到武汉时,我即激动又担心。激动的是带着领导的信任、同事及新疆人民的鼓舞、武汉人民的期望来帮助同胞们度过难关;担心的是假如自己难当重任,不敢想象。经过两天缜密、专业的培训后,我们正式进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CU室。带上口罩、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头盔。穿的密不透风,感觉每一次的呼吸都是那么费力。穿好之后同事之间相互检查,确保无误后进入隔离病房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为病人静脉输液、采血、调整呼吸机,为病人擦洗、喂饭。一会儿就会出一身汗,护目镜开始起雾、视线变得模糊、防护服变得厚重,操作不方便,感觉气不够用……但我告诉自己一定坚持,再坚持,否则就会浪费一整套防护服。下班的时候衣服已然全部湿透,面部留下深深的压痕,耳朵疼得不敢碰,但我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病人对我们很友善,今天当我给监护的一位大叔喂饭的时候,他还关心地问我吃了没有。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 ,却让身在他乡的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要知道,我们护理的病人全是重症患者,说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很费劲,我能够感受到大叔是发自内心地感激我们。我俯下身轻轻地告诉他:“大叔,一定要坚持下去,这场战役我和你都将必胜。”他微微抬抬手,表示赞同。
       这里的人们对我们很友爱,武汉的同事也很照顾我。社会上各个行业的爱心人士经常给我们捐赠水果、面包等食物;自治区卫健委及新疆医科大学领导、院领导及科室同事们也会及时送来关心和关怀。此次驰援武汉虽然辛苦,但内心备受鼓舞,有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包围着我们,包围着每一位病人。我无数次告诉自己,坚持、坚持!我们必将胜利。
       这场战疫所有人都在努力,警察执勤、工人赶工期建医院、工厂复工准备医疗物资、记者进疫区报道、百姓居家隔离、领导协调指挥工作。作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身上背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我们有责任做最好的自己,坚持再坚持,此战必胜!       

       供稿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霍飞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