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网站首页
组织机构
新时代党建教育研究部介绍
组织机构
民意调查
联系方式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培训活动
走进革命圣地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党务工作培训
纪检监察培训
培训动态
培训课程
现场教学
党建教育专家
培训掠影
学员心声
编辑出版
党建读物
《党旗飘扬战疫情》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党建知识
党建知识
网上纪念馆
学习经典
党章党规
党建出品
通知公告
人员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支汇集上海40家医院148名医疗
2020-05-0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支汇集上海40家医院148名医疗队员的医疗队将帅不简单
——上海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
瑞金医院副院长
陈尔真事迹
陈尔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也是重症医学专家。从医生,到专家再到管理者,陈尔真走得扎实而坦荡。每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他都挺身而出,勇立潮头浪尖。
抗疫老兵再出征
今年1月以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一线,陈尔真全面负责瑞金医院的防控工作,镇定指挥,忙而不乱,迅速有序完成各项防控任务。大年初一晚11点,陈尔真接到上级指令——“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决定派他作为第三批医疗队领队驰援武汉”,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应该去”!
陈尔真作为一名从事重症医学30年的医生,是传染病防控领域的“老兵”。2003年,他只身护送上海市第一例SARS病人到传染病医院;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在华西医院重症ICU挽救了北川女孩小志秀的生命。“两次经历让我难以忘怀,我从中学习、成长、感悟了许多。
1月28日上午,瑞金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成立,陈尔真担任党支部书记。医院党委要求,党支部在武汉工作期间,从工作到生活,要对每一位医务人员做好关心、关爱,真正做到“支部建在连上”,充分发挥好党支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恪尽职守、迎难而上。
当天下午3点20分,陈尔真与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148位医护人员乘坐MU800专机,驰援武汉防控新冠肺炎的最前线。他在机场说:“有人说我们医务工作者是白袍战士,我想说,是的,此去武汉,我们都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我们一起去,一起回来!”
这就是打仗,分秒必争
到达武汉后,陈尔真挂帅的上海医疗队迅速接管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的多个重症病区。一开始情况很糟糕,30日第一天交班,就死了4个病人。
一问原因,原来是医院氧气站供应压力不足,病人吸不上氧气。陈尔真立刻找到三院领导,要求解决供氧问题。但因为疫情来得仓促,武汉各大定点医院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
但人命关天啊,陈尔真说,必须马上解决。怎么办?先用氧气钢瓶救急。可是一数医院库存,总共8个。在陈尔真和当地医院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钢瓶增加到了50个。第一口气算是喘过来了,但陈尔真没有将就,积极沟通改造供氧系统。由于改造供氧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三院领导很为难。
陈尔真知道,必须自己想办法。恰好有位新华社记者来采访,陈尔真请她务必向上反映问题。一份关于氧气站扩容的内参在2月2日递交上去。批示很快返回来,氧气站立刻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天三夜不停工,2月6日,两个直径五六米的大氧气罐在医院大楼外搭建起来,供氧问题解决了。
此外,医疗队根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展开了病人的分级、分层救治,并很快根据国家最新版诊疗指南,制定了适合武汉三院的诊疗规范与预案。武汉病人多为家庭聚集型感染者,当其他亲人患病严重或去世时,对病人的心理打击很大,容易导致疾病治愈后留有心理创伤。从医以来,陈尔真始终秉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理念,尤为关注病人的心理问题。此次援鄂,医疗队从一开始就成立了心理干预治疗小组,帮助病人舒缓情绪,为其今后早日回归社会做出努力。
不能让队员带着顾虑上战场
设想这样一位将领:在一个陌生的战场上,面对一群闻所未闻的敌人,而自己率领的是一群从各部队集结而来、自己也不熟悉的兵。更糟糕的是,军械、粮草的供给也没及时跟上。
没有比这更糟的战局了。而陈尔真刚来到武汉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但他很镇定。抵达武汉当晚,到酒店收拾停当,已是凌晨12点半。陈尔真一声令下,集中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当场把148人分成医疗组、护理组、后勤组、质控组、检验组、院感组、心理疏导组、宣传组8个小组,并任命各小组组长,并建立了医疗队管理制度和队员守则。
最初那几天,队员们连饮食都难以保障。从武汉、上海等地筹集来的生活物资数量很少,刚刚放到酒店大堂,就被队员们一领而空。不能让队员带着顾虑上战场。陈尔真一面向上海大后方求援,一面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医疗队募集吃的用的穿的各种物资……甚至有直升机直升机专程从上海飞到武汉,为他们送来急需的防护服。
陈尔真率领的上海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是一支混合编队,队员来自上海40家医院。他们虽说是战友,但此前并不相识,对陈尔真这个领队也所知甚少。在武汉的最初几天里,队员们对陈尔真的沉着、干练看在眼里。队员翁超还特地在网上进行了“百度”,他感慨地说:“在武汉和陈院长共事的日子里,看到了他做事的魄力、救世的情怀。这些业界大佬身上,有很多值得人学习的东西。”
要是倒下一个,就是满盘皆输
一天换班的时候,三院的一位年轻护士在走廊里拿着一副护目镜发愣。这是她第一次进ICU,临到上阵,一紧张,早先学的防护服、护目镜穿戴方法都忘了。这时,一位中年医生走过来,用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指导这位护士:护目镜的上沿要压住防护服的帽子,不要漏气;两颊这里,帽子再拽一拽,挡住皮肤;感觉一下护目镜的松紧,太松会滑落,太紧戴久了会压得鼻梁痛……
帮护士调整好护目镜和防护服,这位中年医生围着她转了一圈,查看一遍,一切无误,这才离开。护士悄悄问身边一位同事,刚才这位医生是谁?此时,她才得知,这位神情严肃的医生就是上海医疗队领队陈尔真。陈尔真把防止医院感染看作头等大事。为此,医疗队设立了院感组,专门负责设计院感流程、监督医务人员安全防护。医疗队接管三院病房前,他曾让队员挨个在他面前穿脱防护服。他说:“我们的队伍决不可因为感染而减员,只要有一个队员倒下,就是全盘皆输。”
在医疗队里,和陈尔真接触最多的要数联络员施伟雄。陈尔真在酒店房间里为他安排了一张办公桌,两人相邻工作。施伟雄每晚工作到11点多离开时,看到陈尔真坐在办公桌前。等第二天一早7点多,再走进陈尔真房间,看到他还是同样的姿势坐在桌前,好像这一夜都未曾离开过座位、未曾休息过。
战局在往有利的方向变化
前些天,严肃的陈尔真难得笑了。那天,他去19楼病房查房,碰到了一对即将出院的老夫妇。老先生92岁,老太太83岁。巧合的是,老太太还是上海人,16岁时只身来到武汉,自此生活在这里。60多年过去了,老太太依然能说一口上海话。老两口都是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但因为年事已高,所以安排在了上海医疗队的重症病房。如今,他们都已痊愈,在出院前夕,碰到了陈尔真。他乡遇同乡,老太太开心极了,对陈尔真和上海医务人员赞不绝口,她用上海话说:“竖一个大拇指不够,要两个大拇指。”
陈尔真哈哈大笑,和两位老人合影。他开心,还有另一个原因:最近患者持续出院,上海医疗队接管的三个病区都有了空床,他计划将患者归拢在两个病区,关闭另外一个。在武汉一个多月来,他的医疗队接收了300个病人,已出院161个。
2月28日,是他们来武汉满月的日子。那天,他噙着眼泪对148名队员说:“等我们回到上海,我要做个医疗队的纪念册,等我将来老了翻一翻。”听到这句话,队员柴丽莉流泪了。她说:“来武汉这一个月,陈院长瘦多了。”她和队员们都有个心愿,等疫情结束,请陈尔真在每个人的支援湖北证书上签个名。她说:“以后我们拿起证书,就会想起陈领队。”
供稿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朱凡
党建新闻
党建新闻
党旗飘扬,战疫情
党建案例
筑梦新时代永远跟党走
廉政教育
党建风采
为您推荐
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③】科学精准遏制疫情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②】科学精准做好物流
【抗疫中,我们众志成城①】医疗机构要科学精
习近平主持会议 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
组织机构
党建新闻
培训活动
编辑出版
党建知识
党建出品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
友情链接 :
中国政府
中共中央党校
党建网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