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青年成长

2020-05-0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青年成长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成了突袭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黑天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3月23日,中共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作出部署,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接下来我们要结合全球疫情大流行形势,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
       健康中国“2030”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今后10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因此拥有健康的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拥有强健的体魄,减少疾病的发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拥有健康快乐生活的基础。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是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制定的计划。2017年6月30日,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自2017年6月30日起实行。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关注国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营养健康,将营养融入所有健康政策,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活动目的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居家生活饮食习惯、彻底打赢抗疫持久战、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发展,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两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食品专业知识提出相应的建议,保证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持久战中能够平衡膳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保障青年学生身体健康。
活动开展形式
       此次活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线上开展,问卷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律作息,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和休息,我们该如何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进行运动锻炼;二是健康饮食,我们疫情在家该吃什么、如何吃得健康、如何食用生熟食品等食品专业问题。问卷调查内容线上发布,由支部全体党员带动学校全体学生填写调查问卷。
活动调研结果
       注:本次问卷调查有效填写人数1983人,调查人群的男女比例大概为1:2,调查结果如下:
       1、百分之九十以上人群有荤素搭配的概念,只有极少数人只吃荤菜或素菜,荤菜多蔬菜少的人群不到百分之八,蔬菜多荤菜少的人群约为百分之四十五,荤素各一半的人群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可见,大多数人有荤素搭配的概念,而荤素搭配的合理性与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关联。
       2、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会关注疫情饮食健康方面的信息,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人不会关注或者健康出问题才去关注。
       3、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会经常吃方便食品代替正餐,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只是偶尔这样做,百分之二十的人从不这样做。
       4、大多数人对于食物更注重味道好吃和营养丰富,少部分人还注重它的特色以及是否是未尝试过的菜品。
       5、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用餐时间是10-25分钟,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超过二十五分钟,还有百分之八的人不到10分钟。
       6、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早餐包括蛋类和粥类,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还包括牛奶、面包、米饭和小菜、馒头等,较为清淡。
       7、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有早起后喝一杯水的习惯,不到百分之五十的人不会或者想起后才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平日喝的主要饮品是水,除水外受欢迎的饮品还有茶和奶类,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会喝咖啡、碳酸饮料等对身体健康没有好处的饮品。

       8、接近百分之七十的人一周食用的水果种类不超过三种,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会食用四种以上的水果。
       新冠病毒感染饮食营养专家建议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适量增加,而大多数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但显然摄入的水果种类不够丰富。
       9、大多数人平常吃的菜肴烹调方式为油加热(煎炒烹炸)和水加热(蒸煮闷炖熬),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会采用电加热(微波炉、烤箱)或不加热(凉拌、生吃)。
       大多数病毒对热敏感,在高温下不易存活。因此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大家应该减少不加热食用食品的频率,而仍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被调查者仍会食用不加热的食品。
       10、疫情期间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运动时间不满30分钟,百分之三十七左右的人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只有极少数人运动时间达到一小时以上。运动方式主要有线上健身app、徒手健身操、机械力量训练、球类、瑜伽等。大多数人健身是为了减肥和锻炼身体,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是为了发展形体和力量或者减轻压力,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是受朋友的带动。大部分人在运动后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抖擞,小部分人则身心俱疲。大部分人在运动后会立即大量饮水或马上休息。运动后大部分人可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见运动无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是大有益处的,因此宅在家的我们也要采取多种形式运动起来。



       11、大部分人认为合理地健康饮食和锻炼对于防疫是有帮助的,可以放松心情,提高免疫力。
对策及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其一,大部分同学在日常饮食中,能够注意到荤素搭配的问题,并且会去主动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但大多数人对于饮食还是仅仅停留在味道好吃的层面,对于如何吃的健康,吃的营养搭配,还并不了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摄入的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还远远不够,需要对同学们进行此类知识的科普;并且,在饮食安全方面,有不少的同学仍会食用不加热的食品,在当今疫情形势下,这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帮助大家树立加热食品再食用的良好习惯。
       其二,疫情在家期间,同学们大都认为合理的锻炼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疫情,并且使用多种方式和载体进行运动,例如线上APP、球类运动、健身操等等。但多数同学日锻炼时间低于30分钟,只有极少数同学每日坚持锻炼60分钟以上,可以看出,在每日锻炼时间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以上结果导向,我们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1、基本原则
       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普通大众仍以平衡膳食为实践原则,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建议,适当增加新鲜蔬果、蛋白质和水的供应,为保持与改善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储备足够的营养物质。
       2、核心建议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物、杂豆类和薯类。
       (2)、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g;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3)、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并煮熟煮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4)、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饮水 7~8 杯(1500~ 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g,女性不超过 15 g。
       (5)、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要注意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调研结果导向
       通过本次问卷调研,我们了解到,我院学生疫情在家期间,日常饮食与运动状况,结合了食品专业知识,针对调研得出的问题和不足,在健康饮食和作息规律方面,对同学们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师生们认识到日常饮食健康和规律作息的相关知识,注意到饮食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食疗的方法使身体补充营养;合理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再结合适量运动使身体更加强健,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根本目的,健康快乐地生活。
       同时党支部党员们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具体情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抗击疫情、防止返疫做出贡献,为我国新时代的发展奉献出一份力量。

       供稿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