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用爱承载生命的重托

2020-04-27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用爱承载生命的重托
——记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援鄂医疗队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院各科室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各党支部、广大党员、全体职工众志成城,不惧风险,保障各项工作有序平稳运转,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硬仗,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而全力以赴。
       医者仁心  冲锋在前
       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疫情迅速蔓延,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等多个疫情区形势复杂且严峻。无数医务人员,奔赴一线,他们为了国家与人民,尽全力救治生命与病毒赛跑。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也及时发出组建医疗队的倡议书,随后全体职工、各党支部积极响应,一封封饱含深情的“请战书”纷至沓来。在这些请战者中,有技术精湛的中年骨干,也有激情澎湃的年轻力量,他们主动请缨。最终经医院研究决定,共选派出 24名医护人员奔赴一线。第一批5名护理人员加入援鄂护理队负责江汉方舱医院部分护理工作;第二批重症医学科护士、车队队长2名同志加入援鄂医疗急救转运队在武汉开展工作;第三批16人医疗队负责沌口方舱医院207张床位的医疗护理工作;第四批检验科牟永平到呼市疾控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工作。其中,内蒙古护理队(方舱)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老年病科科尔钦被选中《我的同乡英雄人物推荐》代表内蒙古医疗队成员接受采访;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刘晓飞入选由内蒙古日报社、自治区网信办和自治区妇联联合推出的“生命的重托——致敬战疫一线的萨日朗”媒体活动;预防保健部道龙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还有在沌口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急救中心开展工作的多位我院医护人员陆续收到表扬信,他们把温暖与爱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一封感谢信的故事——刘晓飞
       2月25日,在江汉方舱医院驰援的刘晓飞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43岁单亲妈妈李甜写给方舱医院所有护理人员的,但尤其提到刘晓飞的名字。
       “李甜是一位单亲妈妈,今年春节她与母亲、父亲和儿子都出现咳嗽、发烧、全身无力等症状,但全家人都没想到得的就是新冠肺炎。直至大年初六,母亲病重了才送去医院并隔离治疗。病毒无情,医务人员的努力没有将母亲挽留住,正月十二这一天母亲‘走了’,李甜在床前一直坐到天亮。这是她与妈妈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新年,她再也见不到她的妈妈了,永远的没机会了。她经常含着泪和我说一句话‘如果我带上口罩,妈妈一定还在’……李甜的故事永远的在我心里,让我不得不心疼她,她是我特别想要照顾的一位患者。”刘晓飞哽咽着说,她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久久不能走出来,心情无法平静......
       日子转眼即逝,刘晓飞看着这里的患者从心情躁动、不配合治疗到如今饱含信心,她庆幸自己是一位护士,能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当暗夜迷途看不见璀璨星光,疫情来袭世间骤然冰冷,但总有和李甜一样的一群人,拭去泪水,挺身向前,甘苦患难执守岁月安然……只要心怀暖阳,前路就不再遥远,我伴着这些温暖,继续砥砺前行。
       六小时地刻不容缓——李阳
       医院派出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员李阳来到武汉之后,每天都要运送不同程度的患者往返于住院楼与影像检查室之间,一趟又一趟,即使途中鞋套跑烂了也没有时间去更换,一个月的时间转运了近300名患者。
       因为武汉天气的原因,下雨导致地面湿滑,再加上护目镜总是起雾影响视线,平均每一趟下来都需要20分钟左右。而且,潮湿的环境会对消毒有影响,所以他们只好抓紧运送的间隙,加大消毒频率。在这样的挑战下,一次又一次的完成转运工作。
       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了,大汗淋漓、头晕恶心、筋疲力尽……但是,温情与感动常常相伴左右。李阳相信雾总会散去,潮总会平息,任何的困难定会过去。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继续用初心践行使命,一定会打赢这场战“疫”!
       从抗击“非典“到“新冠”疫战——秦瑞文
       秦瑞文今年52岁,是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援鄂医疗队中年纪最大的。1987年入伍,拥有三十年党龄。他在2003年抗击非典间曾负责医务人员的隔离接送任务,具有一定的防疫知识储备与实战经验,深知运输危重病人责任重大,支援武汉责无旁贷。
       工作22年,他心里明白“时间就是生命”的意义,有的时候早一秒,对患者来说可能就多了一份生的希望。所以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与死神在相争。调整呼吸、握紧方向盘、脚踩油门……
       在一次转运患者的时候,有一位82岁的危重患者,身材比较壮,同车的同事身材比较弱小,自己无法将患者的担架车抬上救护车,秦瑞文不顾个人安慰立即下车与同事一起将患者抬上救护车,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即使在培训的时候要求司机不能下车与患者接触(因为防护措施不及护理人员),在他的心里 “救人要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救护车司机,虽然与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和护士岗位不同,但是在疫情面前,我们一起齐心协力,相信一定会打赢这场战役。我们将会继续心怀对生命的敬畏,砥砺前行。
       曾饰演铁木真的童星——科尔钦
       当疫情肆虐,作为一名临床医师的科尔钦再也无法站在内蒙古远观这场无声的战役,他向医院提交请战书,坚决要加入抗疫第一线的队伍中。医学生入学时那声声誓言更是不停回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
       在穿上防护服那一刻,虽然有紧张、呼吸不畅,但挡不住的是医者仁心。方舱内充斥着紧张的气氛,患者们询问着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方案,他以医学角度给予讲解。他积极乐观的感染着被他管床的每一位患者,哪怕只是是简单的一句加油。有位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患者发微信告诉他,她和她的老公都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而她的老公因为病情重永远的离开了他们,但她还要坚强,因为她的身份是妈妈......科尔钦被深深的触动着。武汉有多少个像她这样的家庭,武汉人民因为我们这些逆行者感动着,我们也因为武汉人民感动着。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道龙
       道龙是驰援湖北武汉沌口方舱医院内蒙古医疗队感控小组的一员,承担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监督工作,为每一位入舱的医护检查防护用品穿戴完整度。同时她加入了方舱医院感控组,与感控组长和组员一同检查防护物资的质量,为医护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检查可复用防护用品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措施合理有效;进舱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集60余名患者物品及手的样品;对发现的感控问题进行汇总和处理;监督所有出舱的医护人员及保洁保安的脱摘防护用品,在出院处发放患者的检查结果,登记和交接出院患者,并为出院患者的行李物品进行消毒。受到沌口方舱医院领导的表扬,为沌口方舱医院的院感控制工作、病人的康复做出了突出贡献。
       草原上的姑娘——额尔敦呼
       额尔敦呼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于2月15日抵达武汉。工作虽紧张忙碌,但最让她牵挂的就是她患有严重冠心病的母亲。如果没有疫情,在这个春节假期,她本将带着母亲去北京看病的,来回的车票都订好了。
       尔敦呼的姐姐为了不让她担忧,一再强调说母亲情况挺好的;父亲怕打扰她工作,从不主动联系她,只希望她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但作为护士的她,其实已知道母亲的病情,只是为了父母假装不知道罢了。额尔敦呼故作轻松的语气,父亲、姐姐的“不打扰”只不过是为了让彼此安心,放心,这样一个彼此理解、温暖的家庭,让这个草原上的姑娘在抗疫的这条路上也走的愈加的坚定。
       每一个故作轻松的背后都有着一份深深的牵挂。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些英雄荣誉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太多,也承担了太多。他们剪短的头发、脸上的勒痕、湿透的衣衫、疲惫的身影,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在前线,把对家人、亲人的思念藏在了心底,化作了对湖北人民的大爱,让“大家”安全。家属在后方,也饱受思念之苦,默默照顾老少,让“小家”安宁,他们同样是我们的英雄。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4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的23位“逆行者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医疗救治任务,结束了14天的集中修养,全部平安回家!他们用勇敢和担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展现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我们相信,你们安好我们无恙;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疫情终会过去!
       供稿人: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张媛媛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