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职责所系,使命必达

2020-04-26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职责所系,使命必达
——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病防制科抗”疫”事迹

       遥望17年前,当SARS席卷全国的时候,我还是一名在读医学本科生,和所有师生一起被集中在校隔离。还记得电视机前的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学成出道,奔赴前线与前辈们并肩作战。但我们只能通过每日追踪新闻报道,默默为一线的前辈们加油助力,为他们英勇的付出和奉献心生感动和敬意。那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医生这份职业所赋予的责任和荣光,比任何的誓言和承诺更加激荡人心。我内心也因为要做一名医生而骄傲自豪。
       多年后,学成的我们分赴祖国各地,医院、学校、研究所、医药公司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就业选择,而我则选择来到当年距离疫情最近也是发挥最重要作用的疾控中心工作。每每听到前辈同事们讲述起抗击SARS时辛苦艰难的工作,心中都不免为没能参与其中而感到些许遗憾。尽管身为疾控人,在十年的工作中,我切身感受到公共卫生行业的不被重视和日益低迷,也曾经历迷茫,也曾心生愤懑,但内心依然选择坚守不放弃,只因不曾忘却17年前的誓愿:穷尽力量,守护更多人的健康。相信这也是选择投身于公共卫生事业同仁们的初衷吧。
       2020年新年到来之际,在科室人员还向往着聚餐桌上的美味饕餮,庆祝着新年联欢会表演节目一等奖的喜悦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湖北武汉肆虐全国。当沉寂了17年的警钟敲响的那一刻,早已严阵以待的我们是紧张的、忐忑的,也是兴奋的,因为体现我们职责价值的时刻到来了,不可退缩,必须迎难而上,高歌亮剑。
       “我有丰富的疫情处置经验和能力,这些天我在认真学习疫情防控方案和各类传染病防控文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想以行动上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如果有任务,请书记优先安排我,我将义不容辞,全力以赴。”说这话的,是科室唯一的男同事、入党积极分子——陈坤。作为从事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长达八年的资深业务骨干,他多次获得中心、区里乃至市级系统内荣誉称号。由于突出的业务能力,他被选为上海市第一批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攻坚队队员,于2019年4-6月期间赴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圆满完成阶段性对口援建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这个春节,他本打算带着爱人和五岁的女儿回老家。集结令响起后,他第一时间取消了行程,并向组织请战。被任命为流调小组组长的他,每天带领组员认真学习研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总结流行病学调查技巧,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大年初一清晨,吵醒他们的不是祝福短信,而是急促的出动命令;正月十五,疲惫作战了一天的组员们返回中心一起吃了早已糊掉的汤圆;2月14日情人节,奉命前往殡仪馆取样……“本该与家人一起度过的节日,我们都在一起,我们是战友更胜亲人。”陈坤笑嘻嘻的鼓励着队友们。陈坤的爱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此次同样放弃了探亲休假,立即返回岗位,只能把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看管照顾。夫妻俩难得见上一面,彼此最多的通话就是报告平安,互相叮嘱注意安全。
       邱悦是两个孩子的虎妈,做事认真,迅速高效。在任职“信息情报组”的组长时,带领两个组员火速开展工作,负责根据不断更新的防控方案要求和前期流调报告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个案调查表,打磨这把流调人员手中的利刃。她废寝忘食的整理出涵盖各流调细节的调查模版,成为流调队员们人手一份的贴身利器。根据防控工作需要,转任流调小组长的她,更将这份认真打磨精神发挥到极致,整理出一本包涵了出动必备、防护要点、送样流程、流调材料等等各方面要素的流调秘籍,五颜六色的标签纸上全是她标注的记号。每个人看到都要竖起大拇指,技术流派调查专家,非她莫属!
       王秀娟和陈姝阳是科室最年轻的两个小朋友,参加工作时间分别只有一年半到半年时间。尽管从未参与过应急处置工作,但两人丝毫没有惧怕之色。秀娟还处于公卫医师规培学习期间,我在科室群里传达取消休假、初三全部到岗的通知后,私下告诉她中心对她没有强制要求,不用着急返回。她却说每天看着新闻和朋友圈心急如焚,要尽快回来应援。初三抵达上海后,她按照要求在出租屋自我隔离了14天后便义无反顾地加入市疾控中心的防控队伍中,承担信息整理分析工作。小陈虽然不善言辞,但一直在认真准备,争分夺秒的学习防控方案,让自己能更快的掌握防控技能,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余燕儿,一位可敬的军嫂,战斗打响前一个月才刚进入中心工作。就在她还努力熟悉新同事,适应新单位新岗位的巨大变化时,这场疫情为她迅速揭开了疾控中心的神秘面纱。在我看来,余医生是个对工作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战前密集的培训、演练她总是最积极最认真的那个,回到科室里她不断思考,经常抛出问题拉着大家一起讨论,或是分享全国各地的防控措施,或是交流院内感染控制经验,不断提升自己。余燕儿的爱人是海军某部队的一名军官,刚刚调任至上海,工作繁忙,女儿则一人留在家乡上学,一家三口只有在过年休假时才能团圆。谁知,尽管第一批流调队伍中并没有她的名字,除夕离开的她竟在大年初一下午告诉我已在返沪途中,可以随时应援。回来后,她直接将女儿送至丈夫的部队大院,一头扎进流调工作中。余燕儿在第一次流调值守的深夜,动情写下了一名新疾控人的感悟,“日以继夜奋战在抗击新冠病毒一线的公卫人,他们毫不惧色,毫无怨言,这正是他们体现价值的时刻。”实战中的磨练让人快速成长,短暂又漫长的两个月战役,使得余燕儿和两名年轻人都快速蜕变为身经大战的标准公卫人。
       在为年轻力量感动、喝彩的同时,科室无私奉献的老前辈则让我又一次由衷地肃然起敬。廖翠勤,25年党龄的老党员,由于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关心照顾着科室年轻同志,大家都亲切的称呼她“小阿姨”。小阿姨是经历过SARS洗礼的那一代疾控人,在这次新冠肺炎狙击战中,她将当年宝贵的经验传承给科室的年轻人,带给我们最大的安心和信心。得知疫情后,小阿姨二话不说退掉了与亲人朋友们计划已久的度假,“我是党员,只要我还在单位一天,就要去一线”,就这样,接近退休年龄的她义无反顾地加入第一批流调队伍,与年轻人一起通宵达旦忙碌在一线。不久,小阿姨又被委以另一项重要且危险的任务,负责上门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生物学样本采集。瘦弱的身材,撑起臃肿的防护服,扛起沉重的采样箱,不顾安危,勇于承担,她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党员和一个疾控人的榜样示范。
       通宵工作的深夜里,我曾问自己,这场在心里暗暗想了多年的用武之地从天而降,你的这把剑到底亮的如何?在疫情这把明镜面前,每个人都能照出最真实的样子。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与短板,看到了在这次疫情应对中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点滴进步,更看到了对未来坚定的信心。之前由于爽约了生日聚会和新年旅行而一度心怀不满的儿子,现在望向我的眼神竟然充满了崇拜,一天临睡前他悄悄对我说,“妈妈你太了不起了,可以和医生一起入睡我实在是太荣幸了。”试问还有比这更有成就感的时刻吗?
       抗击新冠疫情重任不能停,但慢性重点传染病防控的本职工作仍然不能放松。学生结核病疫情监测、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发现与告知以及治疗药物保障……看,这些慢传人在行动,努力使各项工作不因疫情拖延,使患者都能及时享有医疗服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已经打响两个多月了,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两个月来的日夜兼程、两个月来的逆行奋战,一幕幕忙碌和感动的画面,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人,组成一个先进团体的群像。我们是慢传人,我们是公卫人,作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并肩,必定会赢得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胜利。(供稿人: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晶)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