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逆行战“疫”的领头雁

2020-04-26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逆行战“疫”的领头雁
——记山西援湖北天门市医疗队领队董红霖
        2月11日下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董红霖教授,接到支援湖北抗疫的指令后,匆忙收拾行李后,当晚便随同山西省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并于次日凌晨四点到达天门市。作为上级委派的山西援鄂天门市医疗队领队,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一线战“疫”工作中:协调物资供应、理顺各方关系、规范医疗流程、完善规章制度、重视人文关怀、强化重症救治……。他和所带领的150名队员,分别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称市一院)、天门市中医院、天门市妇幼保健院,对700余名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患者进行了分类分层管理。在市委市政府和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整建制接管了市一院两个重症病区,在“应收应治,应转即转”和治疗关口前移的方针下,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转重率,至3月21日,取得了确诊和疑似病例双清零,彰显了山西医疗队竭“晋”全力、仁心仁术的大爱风采,受到上级和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广泛赞誉。
       加强心理疏导 体现人文关怀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均为急危重症患者,作为有二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的董红霖,第一次带领医护查房时就敏锐的意识到,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问题,有的非常严重。“在隔离病房,这些特殊患者没有家人陪伴,要忍受疾病痛苦,还要目睹其他患者的病痛、甚至死亡,心理状况很糟糕。”董红霖说,有的患者郁郁寡欢,不愿意与医务人员交流沟通,拒绝打针、输液、吃药等治疗,有的极度顺从,给什么吃什么,连输什么液也不过问,这些都不是正常表现。“要取得好的疗效,就必须从人文关怀入手,给患者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关爱,尽快解决患者心理障碍。”董红霖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文亚玲为组长的心理功能组,让有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细心、耐心的队员加入。同时建立“医患情”微信群,将“日日看”改为“时时连”,将心理组分成三班,要求1至2小时必须看望患者一次,对患者发起的视频必须及时接通。心理组成员因人施策,针对不同需求将关爱和温暖送给患者,经常深夜两三点还在和患者视频交流。他们将队员的保暖衣、洗衣液、甚至新购的内衣内裤送到患者床头,用真情消融了患者的心理阴霾。一段时间后,有11名患者走出了阴影,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经常为队员们点赞。
        坚持靠前指挥 提高救治水平
        “市一院既是新冠肺炎收治医院、也是接受转诊医院,是天门市确诊及临床确诊患者最多的医院。刚来时有确诊和疑似病例病人600余人,重症及危重症病人57位。天门市是全湖北、也是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如何提高治愈率,降低转重率、死亡率,是摆在我们团队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深感压力和任务艰巨,我们的重任就是治疗关口前移,将重症患者拦在进入ICU之前,努力降低死亡率和转重率。”董红霖说,在市一院,我们近70人分部在医院的普通感染病房、重症病房和ICU,紧张地从事值班、查房、插管、护理、抢救、中医治疗、远程会诊、呼吸机管理、院感管理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通过细致的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急危重患者都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新冠肺炎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它合并症,合并感染控制不住,救治水平就上不去。”董红霖说,找到原因后,我配合以王蓓和薄建萍为首的专家团队,在国家指南的基础上,针对新冠肺炎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标准,重点放在呼吸机、抗生素、排痰及中医药使用上。由于医院使用的抗生素级别不够,影响治疗效果,但高级别抗生素又没有,董红霖就联系医院,多方协调,很快使急需抗生素到位,在控制合并感染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为提高救治水平,董红霖重视发挥团队作用,集中多学科专家智慧,使一例例患者转危为安。有位新冠肺炎合并多种心脏病患者,关节疼痛,食欲不振,CT显示肺部阴影吸收不良,心电图异常。董红霖知道情况后,立即通过山西省医学会网络会诊平台进行会诊,经过山医大二院的心内主任杨志明、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小峰、皮肤科主任冯文莉等专家讨论后,考虑皮肌炎可能,为患者进行了免疫抑制剂、利尿、强心、扩张冠脉血管并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等治疗。一系列措施,使患者当晚各种症状便缓解,第二天各项指标趋于平稳。董红霖说:“我们团队的信条就是不畏风险,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轻言放弃”。一个多月中,董红霖鏖战在抗疫前线,一天睡眠三四个小时是常态。他靠前指挥,每天早上按时参加交班,进病房查看病人,掌握第一手病情,检点每一个治疗方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舒缓每一位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恢复他们的救治信心。
       完善防护流程 筹集急需物资
       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首先要确保战疫医护人员的安全。初到天门,董红霖就协调院感人员,对全体队员进行了防护培训,要求队员严格按照防护用品穿戴规定,反复训练,掌握要领后方能上岗,丝毫不能马虎大意。当他发现天门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区,起初改造未达院感控制标准,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没有完全隔离的问题后,立即向医院领导提出,并拿出了改造方案。意见得到了院方支持,立即打隔断进行改造,进过六个小时的加班加点,缓冲一区二区严格区分开来,很快投入使用。“我还观察到一些防护物品存在质量问题:有的防护服厚度不够,一撕就烂;有的护目镜绷不住,戴好后还能进去空气;有的口罩也不达标。这些对医护人员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董红霖要求对防护用品一一检查,质量不达标的坚决不能使用。同时针对存在的医护人员上下班多人同时穿脱防护服现象,整改为错峰上下班,每次只许两人穿脱进出,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还要求消毒液必须24小时保证有,医护人员必须流水洗手,所有的防护物品必须在半污染区换掉后才能到清洁区。董红霖说:“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错”。
       刚到天门时,当地医疗物资极度缺乏。董红霖积极联系山西省卫健委和山西省援湖北前方指挥部,省卫健委主任武晋亲自协调,给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捐赠了大批防护服、N95口罩及隔离衣等专项物资。指挥部冯立忠主任亲自来医院,将600万红十字捐款送到医院,用于购买ICU床及配套设备,解决了燃眉之急。在董红霖倡议下,医疗队友还将自己带来的防护物资捐出来,整整27大箱,他自己就捐出1000个N95口罩。这些都极大的缓解了天门市抗疫物资的短缺,保证了战“疫”急需。董红霖说:“十分感谢家乡后方为我们做出的最大努力,才是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硬仗”。
       雷厉风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医疗和防护等各方面安全。“工作理顺了,队员的积极性保护了,医疗救治成效出来了,苦点累点没有啥,疫情不退,决不收兵!”董红霖说,这就是我们的信条,“作为一名党员,我绝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要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竭心尽力,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作者: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任晓辉)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