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吴安华,低调朴实的平凡英雄

2020-04-22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低调朴实的平凡英雄
——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吴安华

 
       平日话不多,却总能一语中的,直揭院感防控漏洞;身体不算好,但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却总是冲锋在前,尽忠职守甚至力挽狂澜。
       顶着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等一系列“大咖”头衔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吴安华,在这场全民关注、波及全球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战役中,从独自出征武汉的车票在全网刷频,到各路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再到登上央视直播解读防控形势,犹如“全民英雄”一般出现在聚光灯下,却始终秉承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优良品格,骨子里体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坚毅和谦逊。
       一
       说吴安华是“全民英雄”,但他更像是一个低调朴实的平凡英雄。因为他是个言语不多、低调沉默、不事张扬的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声音低沉沙哑、话语朴实得没有一点“光彩”。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多加班,多看病人,多解难题”,这是一个长期从事医院感染控制事业的医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品格与高尚医德的最真实注解。
       吴安华和他的团队,每年要临床会诊3000多例病人,他亲自上阵会诊近千例,协助各科室病房解决高危病情,救病人于危难,没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时候,他们必须如神兵,似天降,要达到快速出动、手到病除,甚至迂回作战,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胜效果。
       吴安华不记得有多少个深夜零点过后,人刚睡着,枕旁的电话就如冲锋号一般响起,病房告急,病人告急,他就得迅速起床赶到病房或急诊室,与医护人员一起与狰狞的死神抢时间,争速度,容不得有半点闪失和疏忽。
       感染控制其实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保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病人,而是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所有人的安全。吴安华和他的团队每天就是和一些肉眼见不到的细菌、病毒、真菌打交道。
       他们常说“院感无小事”——凡是涉及到患者与医务人员安全的事儿始终都是大事,原因明确的要及时控制,预防再次发生;原因不明确的要追究到底,尽量找到原因,同时及时采取有关预防控制措施,尽快扑灭疫情。
        二
        时间回到1月21日13时,农历腊月二十七,彼时大多数国人还在为即将到来的鼠年春节做准备。而年近六旬的吴安华却在接到上级部门的派遣后,独自一人登上了前往武汉的G404次高铁。
       这一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闻在媒体掀起第一波“小高潮”的日子。疫情笼罩下的武汉,瞬间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地方。
       在全国上下对疫情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作为湖南首位北上援鄂的专家,吴安华的车票被同事转发朋友圈后,网友们纷纷点赞“最勇敢的逆行”,为他加油祈福。
       其实吴安华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2009年曾因心梗做过3个支架,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但他总是把抢险救人放在第一位。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埃博拉抗疫和之后的抗击禽流感疫情,他都主动请缨前往灾区参加救治工作或坐镇大后方指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有着丰富的经验。
       身为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卫建委专家组成员,吴安华一下高铁就被叫去开会,“我本来以为几天就可以回家的,背了个小包就出发了。但了解到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加,我知道了事态的严峻。”
        随之而来的是武汉封城,街头犹如宵禁一般到处看不到人。之后的每天他都像个陀螺一样高速运转,被派驻到武汉中南医院和肺科医院隔离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查房和指导感染防控工作及医生个人防护工作,与专家组成员一道讨论制定医疗机构内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往返武汉各地为国家医疗队和各省医疗队队员培训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知识。最多的一天6场培训,跑了270多公里,常常半夜十一点还在开会,年夜饭也只能在食堂简单对付。
       他说:“大家都是‘舍小家为大家’,我们只有确保医护人员百分之百学会防控知识,才能让他们上前线。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建起一道安全防护墙。”
       这是吴安华的朴素心愿,为了这一心愿能得以实现,他用5天时间完成了对近30支医疗队、近4000人的岗前培训。
       三
       吴安华此行牵动人心,但临行前他却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人,甚至包括爱人和科里的同事,一方面任务紧急容不得耽搁,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让他们担心。
       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黄勋教授表示,早晨还在和他一起查房,中午他饿着肚子就去了车站,“我们的这位老主任平时为人低调、细致,是出了名的‘老好人’,只要哪里有需要,他总会冲在最前面”。
       妻子李凤云是看到朋友圈的车票后才知道丈夫要出征武汉的,“当天回家后,妹妹也证实了他简单回来收拾了行李,应该是走得比较急。但这是他的工作,放心不放心都得去,所以我都习惯了。这是医生的担当,也是我们湘雅人的担当。”疫情暴发到现在,李凤云一直不敢主动给丈夫打电话,因为她知道丈夫很忙,所以只能每晚等他回到驻地弹个视频。丈夫的敬业精神,令李凤云很是佩服。
        吴安华在日志中写到,“穿行于武汉街头,畅行无阻,路上车少、几乎无人、门店歇业。静静的武汉,没有硝烟的战场,各路医疗大军,源源不断逆行而来,感人、感谢!”前些天,大学同学、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重症科赵蓓蕾教授来汉支援,两位同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抗疫并肩作战,指导重症病例抢救,引来同学们关心和鼓励的同时,也让他们彼此备受鼓舞。
       “现在武汉的疫情仍不容乐观,我们就是想它什么时候能爬到顶点,什么时候能出现拐点。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病人救过来,他们治愈出院,就是对我们全力付出的最大褒奖!”
       写在最后
       100多年前,革命党人在武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由此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国。
       100多年后的今天,武汉成为了这场抗疫战争的源头,形势极为严峻。但正因为有吴安华等一大批“逆行专家们”的帮助和指导,加上全民众志成城,胜利终将实现。
       英雄不在高高的山上,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选择奔向人群。他们“向死而生”,我们讴歌颂扬。
       这恰如其分,也正当其时。
          
        (供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