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仁心善爱逆风行

2020-04-22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仁心善爱逆风行
——来自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的报道
        警车开道,万人空巷,是迎接您们回家的最高礼遇;
        凯旋庆功,仪式隆重,是对您们不辱使命的最佳奖赏;
        奔走相告,英雄无恙,是挂在您们胸前最美的奖章。
        从一家不圆万家团圆的正月十五出征,到春暖花开归来的50天时间里,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助武汉医疗队带着市委、市政府的嘱托和家乡人民的牵挂,紧急受命逆风而行,义无反顾地冲向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以生命赴使命的热血担当,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大义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历史会记住3月30日这一天,那是您们“一个都没有少”平安归来的时间节点,也是您们兑现了“疫情不退,我们不归”庄重承诺的一天。
吹响壮士出征集结号
       今年的春节太不寻常,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残忍地侵蚀着祖国的沃土,啃咬着人们的灵肉。家庭聚会被按下了“暂停键”,出门观景被踩了“急刹车”。武汉告急,一批批出征的白衣战士如滚滚红流奔向了那里。
        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取消了春节休假,向医护人员发出随时待命的宣言。“我报名!我先上……”一颗颗滚烫的心化作一封封请战书,飞向决策者的案头。
        2月8日,正逢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节。当日15时30分,随着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集结号的吹响,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经过仔细斟酌,层层筛选,火速组建起一支身体素质好、技术优良、基本功扎实的援鄂医疗队,并举行了短暂的壮士出征仪式。一时间,瓦房店市的微信朋友圈为英雄的壮举刷屏。人们眼角湿润地互相询问道:“他们都叫什么名字?是谁家的孩子?”这些牵肠挂肚的话语,对逆风而行的英雄来说并不重要;为人父母、妻子、丈夫和儿女的他们,在国难当头中位于首位的是冲锋在前的战士。          他们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只有29岁,党员占了医疗队队员的一半。当他们接到出征令时,有的在医院上班,有的在家休班。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与亲人一一道别和打理行装,于当日17时20分集结在市卫生健康局一楼大厅,换上了写着“中国卫生”的出征服。展开在那里的一面“向勇士致敬,期望凯旋归来”的横幅,动情地向人们讲述着英雄临行前的一个又一个令人动情的故事。

徐家亮
        徐家亮,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担任此次由6人组成的援鄂医疗队队长,是位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他的妻子听到丈夫驰援武汉的消息时,匆匆赶来送行。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给予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因为她知道,丈夫这次出征,是奔赴一个不见硝烟、却有生死考验的战场,担心与使命全都融化在尽在不言中的泪水里。

刘世朋
        刘世朋,共产党员,瓦房店市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正月十五那天,妻子在家包好饺子,他出门买汤圆。一声令下,需要驰援武汉,他迅速赶回家里向妻儿告别。儿子有点疑惑不解:“爸爸,为何非得去武汉呀,那里多危险啊?”刘世朋抱起孩子深情地说:“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医生,在疫情面前一定要冲上去,这是一种责任。”接着,他放下孩子,深情地回望了一眼,走出充满温馨的家门。

岳宗彦
       岳宗彦,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医生。2月9日是他的生日,妻子已为他预定了生日蛋糕,孩子也为他准备了生日礼物,打算给他一个惊喜。但在2月8日那一天,正在医院上班的岳宗彦接到出征令,迅速将手中的工作交给科主任,来不及品尝一下生日蛋糕,没时间给妻儿一个暖暖的拥抱,伴随着元宵节的鞭炮声,迈开了驰援的脚步。

李奇
        李奇,共产党员,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行色匆匆中无机会与他们道别,只在微信中留下一段催人泪下的话:
        “亲爱的宝宝,妈妈是一位降临人间的天使,照顾患者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支援武汉没来得及跟你们告别,希望你们能够给予理解与支持。妈妈想给宝宝做个榜样,你们长大了要做个有担当的人。武汉那边病人多,妈妈是护士,要去帮助他们。待到战‘疫’胜利,妈妈平安回家时,要好好拥抱一下我的宝贝,多亲亲我的宝贝,再带你们到武大看樱花,看一看妈妈战斗过的地方……”

牛承运
        牛承运,瓦房店市中心医院介入手术室男护士。他家住丹东东港市,平常日每天都会在晚上给家里打个问候的电话。他此次出征武汉是瞒着父母的,只是在电话里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爸爸妈妈,近一段时间我值夜班,单位比较忙,就不天天给你们打电话啦。”他对身边人说:“2003年发生‘非典’时,我上小学三年级,被隔离过,也被保护过。现在我长大啦,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别人。”他的女友是医院妇产科医生。她说:“承运是个坚强的人,我知道他能保护好自己。我目前最想做的事,就是能挤出一天时间到丹东去看看他的父母。”

于永祥
       于永祥,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男护士,是位90后。他的女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俩人年前已在婚姻登记处领了证,打算春节过后举行婚礼。但在抗击疫情面前,他们把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仪式推迟了。这位充满活力和自信的小伙子说:“我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员,能灵活操作各种仪器和设备,不管在家乡还是在武汉,这就是我的工作。” 她的女友告诉他:“虽然我不舍得,但是我支持你,为你骄傲。我在家里等你,等你平安凯旋。”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这就是援鄂医疗队群体所承载的一种精神。
        抗击疫情,急如星火。瓦房店市政府市长周振雷赶来为你们送行,他在表达崇高敬意的同时,深情地叮嘱着,你们要发扬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不负家乡百万人民的重托,齐心协力做好安全防护,坚决打赢疫情歼灭战,一个不少地平安凯旋。瓦房店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俊龙、瓦房店市中心医院院长孙竹波、院党委书记洛长伟也来到大连国际机场,他们与你们手挽手,高喊起“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是来自于心灵的呼唤,护佑英雄开始了这次前所未有的出征之旅!
        驻守雷神山战“瘟神”
        也许是武汉这座江城承载了太多的悲伤,老天也跟着流下了眼泪。虽然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以前从未踏过那方土地,但在2月9日凌晨2时45分降落到武汉机场时,心里却没有半点愉悦。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尽管不断冲洗着天空的阴霾,但却浇不掉白衣战士抗“疫”的热情。
        “巾帼去青丝,须眉成板寸。”李奇是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中的唯一女性。出征前,她已将自己秀丽的长发剪掉了一大截,但还满足不了战前的总体要求。于是,她叫并肩作战的战友拿起电推子,忍痛割爱地将自己头发剪到短了不能再短的程度:“这个发型是我长这么大最美的发型。”
        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完善工作流程,是战前的必修课。他们每一次训练时穿起防护服,仿佛处于一个被密封的空间,不一会儿就会大汗淋漓;N95口罩对皮肤的压迫,眉目间会浮起一道道泛红的压痕;频繁地洗手消毒对皮肤的刺激,常常赏赐下一片湿疹……这是临战前的一种严峻考验,只有不间断地练习和反复的纠错,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为了更快更好地胜任临床救治工作,队长徐家亮多次组织大家学习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也包括中医药应用、呼吸机使用、感染患者护理、心理治疗等医疗技术。“结束一天的培训,放心!”当徐家亮妻子接到这条微信时,时针已指向午夜12时。不论从饮食、睡眠、用电安全到培训,他犹如一位大家长,时刻关注着战友的生活起居:“既然我是队长,就要对每个人负责。”尽管大家洗漱后进入梦乡,但他床头的灯还亮着,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一天的总结和明天的安排。
       2月12日,上战场与病魔较量的时刻快要到了。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被会编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的医疗联盟队伍中。徐家亮、刘世朋、岳宗彦3名医生被分在感染二科三病区,刘世朋任第四治疗组组长;李奇、牛承运、于永祥3名护士被分在感染一科二病区,李奇任第三护理组组长。经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批准,瓦房店市驰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任命徐家亮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当天晚上9时许,临时党支部召开第一次会议。徐家亮、刘世朋、李奇和瓦房店第三医院援鄂医疗队的赵懿倩4名党员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不辱使命,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并郑重承诺:作用不临时,党心不临时,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勇担重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党旗鲜红,激发战“疫”激情;誓言有声,回荡在每个人的心头。会议结束后,牛承运、于永祥、岳宗彦3人毅然递交了“火线入党申请书”,决心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在抗击疫情中燃烧自己的光和热。
       阻击阵地既已确定,构筑工事刻不容缓。2月13日,进入临战状态的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开始驻守刚刚竣工的雷神山医院。他们从搬运物资、准备病床、布置病房、摆放物品、安置各种医疗设施……全都要亲力亲为。尽管一个个累得腰酸腿痛,但却体验到临战前热身运动的效果。
       “未复武汉青光日,不拟回头望故乡。”2月14日中午,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开始进入抗“疫”主战场。他们穿着纸尿裤和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呼气出现水雾的防护镜和呼吸不畅的厚厚口罩,于当日下午6时收治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当时,屋外的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的鞭子,狠命地抽打着大地;一道道闪电划过长空,传来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春雷,犹如吹响了白衣战士上阵的号角。“46床病情加重,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请医生迅速进污染区”。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急促声音,刘世朋来不及多想,马上冲进了病区。46床是一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新冠肺炎的患者,肺功能很差,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需要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护士早已连接好管路,他根据病情迅速的调节参数,使患者的症状在紧张有序的治疗下慢慢好转,双方相互竖起了大拇指。护理组更是承担了太多的工作,面对没有家属陪护,尤其是重症患者,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层层手套,操作不便也要完成:咽拭子检查,输液、喂药、喂饭、大小便管理……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尤其采集咽拭子标本是明确患者是否痊愈的重要依据,这个操作需要靠近患者的嘴巴,压舌板压住舌头,擦拭患者的咽喉部,一个小小的刺激,就容易引起他们咳嗽和喷嚏,导致大量气溶胶,大大增加感染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头套会一直往下滑遮住视线,防护镜也会被雾气模糊看不太清东西,一圈病房做下来,就会感到身心俱疲。但为了患者早日康复,他们不怕劳累,无惧风险,每一次都做得干部利索。等到脱下防护服时才猛然发觉,护目镜已在鼻梁上压出了带着红色印记的深深勒痕,鞋里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脚掌,肚子也开始嘟噜嘟噜地叫了起来……
        隔离病毒,却隔不断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爱。他们为所有患者登记了生日的日期,想到时送去一点小礼物和祝福,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2月28日,对于34床的雷姓老人来讲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当李奇带着护理小组把一个定制的蛋糕送到他的病榻前时,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所感动,在祝您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默默许下了早日康复出院的愿望。随着一批批患者的出院,有人出现了焦躁的状况。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刘世朋进舱前在自己的防护服画上可爱的卡通画,写上励志或温馨的问候语,使患者不禁破涕为笑,有的还拿起手机拍照留念。他见自己的画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乐趣,后来每次进舱前都要在“大白”的防护服上作画,还利用休息时间在病区墙壁画上美丽的小仙子、可爱的大鲸鱼、逆行的天使……点亮了病区内的生命之光。患者在感动之余,送给他一个“治愈系灵魂画手”的“绰号”。
       爱在武汉播种,爱在武汉生根发芽。亮剑斩魔的白衣战士,用医病又“疗心”的义举,在毅然前行中融合起春风化雨般的温度。
       温馨暖流滋润英雄的心
       
正月十五月亮圆又圆,家乡人的心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在武汉,牵挂着英雄的冷暖;一半在瓦房店,给英雄家属送去温馨的关爱。坚强的后盾助力抗“疫”,使他们虽在异乡,但不觉得孤单。
       临危受命的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援鄂医疗队,出征前来不及一一与亲人告别,来不及打理行装,医院紧急安排,各职能部门分头行动,给他们准备了一些防护物资和生活用品,打成包裹随机出征;随后又送去8大箱急需的物品。市委、市政府也把一批批带着家乡味道的苹果、大樱桃、草莓等食品,千里迢迢地送达援咢医疗队的驻地。英雄们听着司机说着地道“海蛎子”味的大连话,像见到亲人一样,心情激动地感到好亲切。吃着家乡味道飘逸的东北酸菜、西红杮炒鸡蛋、生拌黄瓜……爆棚的幸福感勾起了家的回忆。他们说,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我们现在无论身外何境,身在何地,家乡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精神支柱,最理想的精神寄托。
        “你们也是别人的孩子,是他或他所爱的人,是孩子的山和依靠,是一个家的脊梁;你们冒着风险走上抗‘疫’的主战场,家里的事情我们会给照料好。请放心,在你们的后方,凝聚着市中心医院人的关爱和责任。”这是一位白衣天使留在朋友圈里的一段话,也道出了市委、市政府及市中心医院人的心声。2月11日,为了让英雄们无后顾之忧地上战场,市委副书记杨海山、市政府副市长郭兆平及市卫生健康局局长李俊龙和市红十字会负责同志看望慰问了援咢医疗队的家属代表,给他们送去了关爱和问候。在此之前,市中心医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与本院援咢医疗队家属代表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当院长孙竹波得知有的队员妻子在市公安局工作时,及时联系了对方的领导,希望他们对她的工作能给予适当的安排。院党委书记洛长伟代表院党委向6位勇士的家属表示致敬,他请家属们放心,医院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如果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作为医院党委会责无旁贷地会为大家解决好。副院长刘萍说,这6名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医院会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做好一线支援,同时为各位家属做好后勤保障。各位家属们对领导们的关怀纷纷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会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让前方的家人无后顾之忧,全力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       
                                                                                                                                           
       别时飞雪,归来春风。在顶着星光,逆行而上的50天时间里,援咢医疗队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热血担当的大考中,圆满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答卷。徐家亮、刘世朋、岳宗彦、李奇、牛承运、于永祥,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你们的壮举将会永远镶嵌在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的史册中。(供稿人:瓦房店市中心医院   谷平)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