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旗飘扬,战疫情 > 正文

抗疫战场上年轻的“老兵”

2020-04-20 新时代党建教育信息网
抗疫战场上年轻的“老兵”
——南昌市第九医院医学博士朱龙川抗疫时期先进事迹报道

        2019年年末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武汉,继而又迅速波及全国各地。南昌市第九医院是此次疫情的市级定点救治医院。作为一名医学博士,朱龙川在疫情发生之初积极请战,随时待命。2月9日,他接到医院抗疫应急指挥部指令,进驻发热门诊。
       把好第一道关
       发热门诊是收治发热病人的前哨。来这里就诊的患者有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也有可能是流感、出血热、肺结核等其他传染病患者,而这些患者在得到确诊报告之前,到底是什么病纯粹是未知数。可以说,发热门诊是新冠病毒与医务人员捉迷藏的地方,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被病毒逮个正着。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热门诊的风险不亚于隔离病房,甚至隐患更大。朱龙川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南昌市第九医院工作,是医院急性重大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之一。全国发生甲流、人禽流感时,他都曾应召参与到一线承担应争救治任务。所以,朱龙川也算是传染病救治一线上年轻的“老兵”。老兵作战,自有信心。朱龙川来到发热门诊是驾轻就熟的。
       舍小家顾大家
       36岁的朱龙川,在工作上是一线中坚力量,在家里又是中心顶染柱。父母亲都年迈,母亲半年前才做完腰椎间盘手术,父亲腿脚已不太灵便。岳父近期去世,岳母悲痛之际身体也大不如前。妻子身怀二胎近12周,妊娠剧吐反应已持续1个多月,刚有所改善,体重较之前减轻近20斤。大宝儿子才读小学三年级,尚不能分担更多。
       前方风险处处,后方困难重重,这些朱龙川都知道,但他更知道,身受疾痛之苦的患者需要他,医院抗疫一线队伍需要他。在与父母、妻子平静的沟通后,朱龙川毅然奔赴战场。事实上,朱龙川是一个有理智、有担当的人,他相信自己、相信家人、更相信组织。针对抗疫一线的同志,医院有既定的保障机制。在进驻发热门诊之后,医院有关部门就主动与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得知家里的各种困难后,及时派人登门家访慰问,送去生活物资,还委托医院妇产科主任上门为朱龙川的妻子进行诊治。在个人、家庭与医院的共同努力下,朱龙川在一线已无后顾之忧。
火线主动担当
       平时,发热门诊一般由1位负责人与6位一线医生组成。朱龙川进驻后,本是作为一线医生执行一线轮流值班任务,即每4小时一班,其他时间可在隔离生活区休息。然而,因原发热门诊负责人突发高血压、身体不适,无法坚持工作。医院抗疫应急指挥部在紧急商讨之后,火线任命朱龙川为发热门诊临时负责人。朱龙川二话不说,主动担当。本来,作为发热门诊负责人可以不承担一线轮班,但因时间仓促难以增补人员,朱龙川依然保留了自己的轮班,和其他一线医师一样参与倒班,以减轻一线轮班医生的压力。朱龙川每天4小时在发热门诊戴着厚厚的装备诊治病人,其余20小时还要随时接听电话,为一线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或协调发热门诊各种非医疗事务,哪怕是半夜、凌晨都不例外。在发热门诊连续工作的这2周,他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睡眠严重不足。尽管如此超负荷,朱龙川却很淡然,他还非常乐观的说,“这就像带刚出生的孩子,他睡我就睡,他醒我就醒。”
       当有记者采访他,问他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朱龙川平静地说:“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就是想和家人一起过着正常的生活。”
       人物名片:
       朱龙川,男,1984年生,入党积极分子,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重症肝病科副主任。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肝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人工肝学组秘书,南昌市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南昌市医学会肝病分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肝衰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疗与人工肝技术。近5年在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主持省市级课题3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供稿单位:南昌市第九医院
官网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010-68838191